济南轨道交通建设亮“神器”:减少扬尘噪音,全封闭式施工罩棚在4号线试点
来源:
|
作者:市企联秘书处
|
发布时间: 2021-05-31
|
2074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开启“地铁承载梦想 开启美好希望”宣传周活动,即日起,爱济南客户端将进行专题采访报道,回顾济南轨道交通发展历程,展示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完美融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建投公司。
近日,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开启“地铁承载梦想 开启美好希望”宣传周活动,即日起,爱济南客户端将进行专题采访报道,回顾济南轨道交通发展历程,展示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完美融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建投公司。
全封闭式绿色施工罩棚助力地铁4号线“暖心”施工
据介绍,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已于今年3月份正式开工建设,小高庄站、历下广场站、彭家庄站等8处已进入围护结构施工阶段。大杨庄站、田家庄站、邢村站等10余处站点已陆续开展绿化迁移、交通导改、管线迁改等前期工作。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地铁4号线建设中,实施多项“暖心”举措,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市民。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济南轨道交通集团首次在全市地铁建设过程中引入全封闭式绿色施工罩棚,并将在4号线工程建设中推行试点,进一步将现场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增强地铁工地的亲和感,使全封闭式绿色罩棚成为济南轨道交通又一张亮丽的名片;在4号线历奥区间中间风井,现在已经完成了首处防尘防噪音隔离施工罩棚建设,历奥区间中间风井主体结构为明挖法施工,采用固定式防尘隔离棚全封闭施工,使用周期约3年,确保风井施工期间全封闭施工,尽量减少因施工引起的扬尘和噪音对周边的影响。
为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对市民出行的影响,经十路与舜耕路路口西向东行的车道上,创新举措设置“昼出夜伏”的钢板车道线,晚上23点后,建设者们对该路口的两车道进行封闭施工,次日凌晨5点盖上盖板,恢复正常通行,这一暖心举措广受市民好评。
4号线全线33座车站中有26座车站位于经十路沿线,近四分之三的线路都是沿经十路敷设,每一处站点的交通导改压力都非常大。按照“少围一米是一米,少挡一天是一天”的施工原则,在每一次交通导改方案发布前,充分考虑该处的车流、车道数量、信号灯时长,做好与周边单位的对接,对每个施工站点的交通导改制定“一站一案”。
为避免对市民的影响,4号线大杨庄站、腊山站、历下广场站、奥体中心站、奥体中心东站共计1450米围挡,共组织461人,一夜之间高标准完成围挡,有力的维护城市品质,降低对社会的影响。
持续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完成既定的建设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济南在新的起点上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极为关键的五年,也是我市轨道交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迈向网络化运营、提升运营服务品质的重要时期。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建投公司将持续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完成既定的建设目标。
加强保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绕避抬升”基础上,一是继续采用自主研发的回灌装备将基坑降水回灌到原地层,保护地下水环境;二是在重点车站修筑导水通道,通过导水通道连通两侧的地下水,使上游的地下水可以更顺畅地进入下游;三是建立工程周边地下水监测网,结合已有的四维地质平台,实时掌握地下水水位和水质情况,为保泉研究和工程建设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撑。
探索工法创新。二期建设规划线路水文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较一期建设规划3条线路更加复杂,施工难度更大,为保障工程安全质量,加快工程建设,同时减小对市民影响,济南地铁积极探索岩石基坑新型支护体系、管幕法暗挖车站、机械法联络通道、矩形顶管出入口、双模盾构机等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坚持精细化管理。坚持人民至上,统筹安排、用绣花功夫建设地铁,合理安排时序,优化交通疏导,强化堵点治理,提升沿线环境,探索在交通大动脉上施工,积累经验并形成成果,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市民正常生活的影响。(爱济南记者:梁汝潇 图片来源于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