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济南仲裁办始终践行“仲裁为民”服务宗旨,以“服务满意度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专家断案、一裁终局”的制度优势,紧紧围绕“放心消费在济南”创建活动的主要着力点和落脚点,畅通群众消费维权仲裁“暖心路”,让群众感受到仲裁服务的“心”温度,不断强化建设放心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工作的力度,全面助力营造放心消费市场环境。

强化消费维权效能,建立维权创新机制
主动担当为民解忧的社会责任,对消费领域的矛盾纠纷从预防到化解,给予全生命周期的关注,让当事人在防范化解矛盾纠纷中享受全方位仲裁服务。抓防范于案前。成立了仲裁法律服务问诊团,开展“仲裁链万企”和“仲裁开放日”活动20余场次,以上门问诊和开门服务等形式,帮助企业提升依法经营能力、防范化解法律风险;围绕企业和群众反映集中的消费领域法律问题,开展仲裁公益讲座,为企业和群众答疑解惑,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防范矛盾纠纷的能力。抓质效于案中。按照“优先推进、高效高质”的办理原则,最大程度减少当事人仲裁成本,不断提高开庭效率,把公平公正办案作为提升当事人办案体验的根本,全力发挥仲裁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和谐消费环境的“助推器”“润滑剂”作用;加强仲裁员职业道德委员会建设,在从严管党治党、行业监管、日常使用反馈三个方面,对仲裁员聘前、聘期进行全方位了解、把握、审核;坚持落实案件核阅和专家评议制度,召开核阅会议40次、专家评议会12次、业务办公会1次,对294件疑难复杂敏感案件进行审核把关,向仲裁庭提出改进意见900余条,有效保证消费领域的每一个案件的公信力。抓跟进于案后。充分运用“主动介访、温情待访、主动约访、联合处访、智能回访”的“五访”工作机制,按照“三到位一处理”要求,组织信访专案汇报会、协调会及裁后答疑会22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当事人实际困难和合理诉求,实现热线工单办理过程满意率、办理结果满意率、信访问题办结率“三个百分百”。

提升仲裁服务水平,优化和谐消费环境
围绕解决当事人急难愁盼,制定服务满意度提升10项措施,组织业务处室认领52项群众、仲裁员反馈意见,结合主题教育,深入排查列出5项问题清单,真刀真枪解决问题、精益求精打磨服务细节。积极打造“全时在岗、随时可办”的全天候仲裁服务平台,整合多重服务渠道,实现仲裁服务“24小时”在线,为当事人亮起维权解纷路上的不灭航灯。改造“82023333”语音交互系统,实现一点呼入、多点应答功能,确保仲裁服务不占线。不断完善仲裁案件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进一步做好仲裁立案业务“网上办理”和“掌上办理”,减轻群众维权路上的舟车劳顿和费用负担。以方便当事人为原则,按照当事人的需求,进一步推出预约立案、“午间仲裁庭”“周末仲裁庭”定制开庭等仲裁预约服务项目,为时间周转不便的当事人提供个性化服务。五是深入践行仲裁“五免服务”(立案前免费调解,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免费进行法律培训,免费规范合同文本,免费提供法律风险防范化解方案),免费为当事人调解矛盾纠纷1900余件。

发挥仲裁职能,快捷高效处理消费领域民商事纠纷
坚持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宗旨,遵循“快立、快审、快裁、快结”的工作原则,秉持“公正、高效、便民、和谐”的工作态度,强化仲裁各项服务,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在买卖合同、保险纠纷、金融纠纷、电子商务、特许经营、住宅装修、房屋买卖租赁、教育培训、养老服务、委托经营等与放心消费建设息息相关的案件办理过程中,全办工作人员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定向服务,严格把握案件受理、组庭、开庭、评议、审签、送达等程序要求,加强对仲裁员、仲裁秘书的监督考评,不断提高仲裁队伍办案质效和文书水平,确保每起案件在程序上、实体上公平公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实现仲裁办案的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截至12月6日,已受理各类仲裁案件6900余件,同比增长82.1%;涉及争议金额131亿元,同比增长39.7%;仲裁收费超亿元,同比增长48.5%,均创历史新高。裁处案件5300余件,同比增长32.3%,其中调解、和解2978件,调解和解率56.2%。业务覆盖全国170多个地级市、港澳台地区以及部分海外国家和地区,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来自外地的比例达60%以上,行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有效提升,辐射影响力明显增强。年内办结个案最大标的额21.39亿元,涉及广东、江苏、山东、上海4省市、17方当事人,当事各方对裁决结果均表示认可。

拓宽纠纷解决新路径,推动矛盾多元化解
积极参与构建仲裁与调解、诉讼、信访有机衔接的消费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把仲裁服务延伸到人民群众经济生活各方面。横向协同聚合力。济南仲裁办与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并与高新、历下等基层法院建立诉调对接工作平台,加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二批特邀调解组织资源库,推荐4名优秀仲裁工作人员进入特邀调解员专家库,与济南市信访局建立市区县三级访调对接工作平台,并与济南市司法局合作,构建网格化调解组织,在市级层面形成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合力;与山东省高级法院建成“法院与仲裁跨链互认线上业务流转项目”,实现信息联通,破解了仲裁保全执行环节多、周期长、效率低的难题。纵向对接解难题。济南仲裁办与省市工商联搭建服务会员单位的调解平台和“济南工商企业仲裁中心”,与省金融业共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与山东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等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制度+机制+人才”三位一体纠纷调解工作模式;参与举办“跨境商事争议解决的最新发展和中国企业使命论坛”,探讨跨境商事争议解决领域新趋势、新实践,助力提升企业在国际商事争议中的风控能力。联合发力见实效。济南仲裁办通过积极推动仲裁、调解工作与相关部门和企业、商协会的对接,构建完善了“三横三纵”的网格化仲裁服务工作格局,一年来,与相关部门配合参与信访值班、开展案件调解等,有效化解了一批复杂敏感案件。

加强消费宣传教育,形成人人参与新格局
积极发挥新媒体平台效应,特别是充分利用济南仲裁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官方网站等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宣传“泉放心·放心消费在济南”活动;组织全办人员向市民发放放心消费环境建设宣传资料,提升市民对放心消费环境建设工作的感知。利用现有的仲裁资源做好宣传报道,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宣传方式,特别是结合仲裁办日常进行的一系列普法活动、培训宣讲,用好仲裁员、律师事务所、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面资源,积极营造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开展公益广告、放心消费环境建设系列宣传海报张贴进企业、进楼宇、进公共场所活动。线下通过仲裁开放日开展民营企业走进济南仲裁专题活动,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举措,不断提升市民对放心消费环境建设工作的知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