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企业联合网欢迎您!
按钮文本

济南企业联合网

推进济南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构筑新发展格局

来源:济南日报 | 作者:市企联秘书处 | 发布时间: 2024-02-20 | 89 次浏览 | 分享到:

□肖 瑶 杨志恒

  编者按 1月22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批复,这是在省级层级首次官宣。由此,济南都市圈成为北方第五个、黄河流域第三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范围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6市25县区,面积超过2.2万平方公里。同时,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水平建设济南都市圈,还要推动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等城市协同融合发展。本期理论版聚焦“济南都市圈”,就其驱动力、高质量发展路径等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都市圈作为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和构筑新发展格局的载体,是带动区域全面发展的关键。济南都市圈是北方第五个、黄河流域第三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具有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网络完善等优势,成功“入圈”对于济南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形成高质量创新和产业集群,有助于强化都市圈内部联动,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济南都市圈的战略构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进山东三大经济圈协同发展、建设国内领先的现代化都市圈的内在要求。具体要做到:

  强化核心 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对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来说,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至关重要。济南已是人口规模超千万的大都市,但对周边地区发展并没有起到充足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济南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济南对周边地区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是重中之重。

  因此,强化核心并不只是单纯地强调济南“单核”的城市规模和功能的增强,还应依托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一体化进行多核心大都市区功能强化。淄博是济南都市圈内经济基础条件仅次于济南、人均GDP超过9万元、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的城市;泰安常住人口超过540.1万,是都市圈内第三大城市,拥有省内最著名的泰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德州是济南都市圈的北大门,是山东省唯一一个列入京津冀国家发展战略的城市;滨州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济南都市圈“两区两圈”叠加地带,素有“渤海雄邦”之称。2023年淄博烧烤爆火离不开济南都市圈的打造,济南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带来“种草”效应,是促使淄博“出圈”的重要成功因素之一。各城市联合组成了济南都市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进行对外联系的核心地带,也是促进济南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策源地。

  完善交通 构建更均衡的交通网络

  济南都市圈以济南为中心,整合加密各地间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城际快速轨道建设,改善了核心城市和周边地区之间的交通链接,疏散中心城市交通负荷,为要素流动创造条件。如今济南都市圈已经拥有了较高密度的交通网络和相对完善的运输体系,但都市圈的高速公路网络密度暴露出不同地区间的较大差距,交通网络结构的协调合理程度有待提高,同时也是形成济南都市圈南北经济差异格局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提高济南都市圈经济绩效,促进区域更为均衡的发展,不仅要以济南为中心畅通与其他地区交通互联互通,更应该建设聊城、淄博、德州等外围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廊道,打通对外联系通道,形成更为均衡的都市圈一体化交通网络。如构建德济泰、滨淄莱、聊泰莱等交通线,形成以济南为核心的十字形骨架,联通都市圈以外其他城市之间的井字形网络,使都市圈内的每个城市都能成为交通网络的枢纽,获得均等的发展机会,形成有利于结构性绩效提高的空间发展格局,促进济南都市圈南北均衡发展。

  吸引人才 建设一流科技园区

  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正处于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发展机遇期;同时,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快速发展,人才需求量大,应借鉴其他发达都市圈人才吸引政策,并结合自身实际,把握重大国家战略,将人才引进政策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围绕产业需求,加快对当前各种急需型、紧缺人才的引进,将人才与产业发展结合,实现协同创新发展。其次,整合都市圈内各市的高等教育资源,推动一流科技园区人才建设,促使科研创新部门及技术人才集聚济南,突显济南都市圈的高等教育和科研中心地位。其中科技园区应以对高等教育、技术研发、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为主,辅以开发文化、商业、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创造优良的创新环境,促进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为生产技术,从而形成济南都市圈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动力。科技园人才培养应紧密结合各地产业发展特色,以提升服务都市圈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出发点,培养不同方向的制造业人才,带动济南都市圈均衡发展。

  保护生态 推动引领绿色转型

  济南都市圈打造黄河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加强环境污染协同治理,建立都市圈的生态环境协调管理体系,加大工业污染协同治理强度,严格贯彻排污口排放标准,禁止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至河流或污水处理系统;联合制定跨界河流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规划,构建都市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共享监控信息,共同治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另一方面建立都市圈生态补偿专项基金,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产业体系提供技术支持,发挥济南、淄博在生产性服务业地区、智能制造业、高新技术等领域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聊城、滨州等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积累高质量发展绿色资源资本,保护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突出能源清洁化特征。科学有序地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充分利用黄河流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与能源深度加工紧密关联的新型战略性产业,构建绿色创新引导机制,将资金投入到绿色创新领域,提升都市圈产业竞争力。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

Baidu
map